企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修复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监管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一些企业因为严重违法行为被列入失信名单,给企业经营和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企业所有的失信行为都可以信用修复吗?

答案是:不是的,并不是所有的失信行为都能进行修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要求,按照失信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将行政处罚信息划分为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和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企业失信记录有哪些?

一、行政处罚信息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一般失信行为行政处罚

指对性质较轻、情节轻微、社会危害程度较小的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严重失信行为行政处罚

指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的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二、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企业逾期未年报;

2,企业逾期未公示有关企业信息;

3,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4,通过企业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三、列入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

1,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

2,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或者注销登记,被撤销登记。

3,因组织策划传销、为传销行为提供便利条件、违法直销、不正当竞争、发布虚假广告、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造成人身伤害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等,两年内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或因商标侵权行为五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

4,被决定停止受理商标代理业务。

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且情节严重的。

注意:企业一旦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须满5年且被列入后5年内无相关违法行为才能移出。

四、其他

● 包括司法协助信息、不动产查封信息、失信联合惩戒信息等。

企业在什么情况不能进行信用修复?

1、对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要严格按最长公示期限予以公示,公示期间不予修复。

2、在6大领域和16种行为中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是不能被修复的。

  • 6大领域分别是: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
  • 16种行为分别是:因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不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等。

3、纳入税收黑名单的企业不能修复

4、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不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等。

提醒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诚信二字,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失信行为,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采取信用修复措施,逐步恢复声誉,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您企业需要修复信用,可联系我们,咨询电话:13671193287(同微信)为您提供正规方案,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