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微企业主或财务负责人,您是否对残保金减免政策仍存疑虑?2025年,国家延续并优化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减免政策,为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了更清晰的合规路径。本文结合最新政策文件与实务案例,解答企业最关心的五大问题。
答:是的,但需满足两个条件。
根据《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8号),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人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无需缴纳残保金。这一政策覆盖全国,无需额外申请,系统自动判定免征。
提醒:
职工人数计算:包含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临时工及劳务派遣人员(需与派遣单位协商计入一方)。例如,某企业有28名正式员工+5名劳务派遣员工,若将派遣人员计入派遣单位,则本企业职工人数为28人,可享受免征。
零申报义务:即使免征,企业仍需通过电子税务局完成“零申报”,否则可能被视为违规。
答:分档减缴+叠加税收优惠,安置1人每年最高省4.2万元。
若企业职工人数超过30人,可通过安置残疾人就业降低残保金负担。2025年政策明确:
比例≥1%但未达当地规定比例(如1.5%):按应缴费额的50%缴纳。
比例<1%:按应缴费额的90%缴纳。
案例解析:
某科技公司2024年职工80人,年平均工资10万元,未安置残疾人时需缴纳残保金:(80×1.5% - 0)×10万 = 12万元
2025年安置1名残疾人后:(80×1.5% - 1)×10万×50% = 1万元
节省11万元,叠加以下优惠后综合减税达25.6万元:

1. 我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公司,需要缴纳残保金吗?
不需要。残保金是本年度申报上一年度数据,企业成立当年无上一年度数据,因此不需要申报缴纳残保金,从下一年度开始申报。
2. 我公司有25名员工,属于免征范围,还需要进行申报吗?
需要。符合免征条件的企业同样要进行正常申报,如实填写数据。税务机关系统会自动识别免征范围,在减免费额栏显示出来,而应缴费额则为零。
3. 个体工商户需要缴纳残保金吗?
不需要。内资个体、港澳台个体、外资个体等登记注册类型不在残保金征缴范围。
4. 如何计算残保金应缴纳额?
残保金的计算公式为: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可能有些差异,如深圳市的计算方式是:(上一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0.5%-上一年度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深圳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60%。
5. 残保金的申报缴纳时间是什么时候?
各地区申报时间不尽相同,多数地区集中在8月至11月:
广东省:2025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深圳市:2025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
新疆地区:2025年3月1日至10月31日(年审);
请关注当地税务部门或残联的通知,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申报。
5. 跨地区经营企业如何享受政策?
分公司与总公司独立核算,符合条件可分别享受。
若企业在各地设有分公司,且各分公司职工人数均不超过30人,则各分公司可独立享受免征政策。例如:
某集团在深圳、成都、杭州分别设有分公司,职工人数分别为25人、28人、30人,则三家分公司均可免征残保金。
总分公司合计超30人:若总公司职工人数+各分公司职工人数合计超过30人,但各分公司独立核算且人数≤30人,则分公司仍可免征。
5. 跨地区经营企业如何享受政策?
分公司与总公司独立核算,符合条件可分别享受。
若企业在各地设有分公司,且各分公司职工人数均不超过30人,则各分公司可独立享受免征政策。例如:
某集团在深圳、成都、杭州分别设有分公司,职工人数分别为25人、28人、30人,则三家分公司均可免征残保金。
总分公司合计超30人:若总公司职工人数+各分公司职工人数合计超过30人,但各分公司独立核算且人数≤30人,则分公司仍可免征。
企业需及时关注地方政策差异,规范用工管理,确保合规享受红利。正如一位企业主所言:“减免政策不是‘免死金牌’,而是推动企业与社会共赢的杠杆。”唯有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社会责任,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帮助小规模纳税人全面了解残保金减免政策,如有具体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我们将尽力为您解答。
企业需及时关注地方政策差异,规范用工管理,确保合规享受红利。正如一位企业主所言:“减免政策不是‘免死金牌’,而是推动企业与社会共赢的杠杆。”唯有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社会责任,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帮助小规模纳税人全面了解残保金减免政策,如有具体问题,欢迎留言咨询,我们将尽力为您解答。

